本文是一篇建筑学论文研究,通过对我国商业综合体发展历程的分析,发现了过剩了时期,发现了传统既有商业综合体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动因的分析,在空间流线组织方面从在以下几个问题:(1)侧重于建筑美学,过度强调外在造型的美观性,未对客流交通路线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2)建筑师未深入全面地调查和分析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及行为特征,无法全面有效地满足广大顾客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3)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盲目照搬西方经典案例,未将综合体设计和当地文脉密切联系,使得交通流线方式单一化、僵硬化,存在着创意不足、亮点较少等问题。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城市商业的发展不断加快,与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商业建筑的不断新陈代谢,不断有商业建筑因为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倒闭,与之配合的旧商业建筑改造,激活也随之加快。发掘之前存在的问题,重新激活商业,又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审美要求是旧商业建筑重新打造商业综合体所面临的挑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规划及总体发展目标有计划、有组织、递进式改造老旧商业,同时要做好商业建筑规划工作。而且,根据时代发展的这种趋势,之前诸多设计不合理的建筑都会被社会淘汰,面临着商业建筑的重新打造和建筑激活,场所激活,文化激活等问题。
在时代发展步伐持续加快的今天,旧商业功能定位不清晰、不合理,商业开发投入有限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建筑改造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当前发展环境下,如何协调并解决“旧风格”与“新设计”间的冲突不仅是各城市亟待考虑并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本文主要研究课题。因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庞大且充满了复杂性,所以其设计方面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难题,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商业建筑失败的原因,其实,大部分问题可通过空间流线组织实现高效、合理地解决。
所以针对改造类建筑,空间流线的重新规划组织也是商业综合体激活最为关键的部分。不管是建筑群和城市空间流线间的有效结合,抑或是建筑群中空间流线的关联,它们都让民众利用感官器官去了解、去感知、去认识。对于规模庞大且充满复杂性的商业综合体来讲,其空间流线设计包含了大量元素,比如人流、车流、道路衔接等。对其空间流线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不仅能够为后期设计提供借鉴,还能够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指导。
............................
1.2 研究意义
建筑的改造是如何选择一种新的姿态开启新生活,众所周知,建筑是物质载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元素。随着旧商业建筑改造、保护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的持续开展,以及学术研究深度、广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开始以科学持续的发展理念审视旧商业建筑,摒弃了原来的粗暴式重建或者直接遗弃等方式,开始重视并强化对现存旧商业建筑的合理化优化改造,促其再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商业综合体往往融合了大量功能,比如餐饮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所以其设计充满了难度和复杂性,不仅要保证流线组织合理顺畅,还需要确保空间建构布局严谨,对于商业综合体来讲,其根本目的在于吸引人流并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所以需要科学规划空间流线,打造完美的商业空间,流线和空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如果现有商业空间已很难适应消费者的行为流线,那么就需要对当前推行和实施的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由此形成新的商业空间,同时推动商业综合体不断优化、不断发展。
从大的层面关系上来说,建构一套切实可行的既有商业建筑改造策略就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本课题在深入探讨和细致研究广大民众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的过程中,全面系统地分析空间流线组织对内外部空间规划及部署等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基于此明确商业综合体在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以及涉及到的重要要素,形成一套严谨合理、科学完善的形态结构体系,确保建筑设计全面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多元化、个性化生活需求,解决目前研究领域的空缺,同时也能更大程度的激活被社会大量淘汰的商业场所,给经济的长足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
2、城市既有商业综合体改造动因及空间流线组织活力不足问题分析
2.1 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经历
中国商业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从独立商店,百货商店,超市,购物中心和商业建筑等综合商业形式转变的过程。总体开发时间很短。自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萌芽,兴起,快速发展,相对过剩,理性回归。
(1)1980~1995 年:萌芽阶段
1900 年,中国近代商业建筑的诞生,标志着百货公司的出现。直至 1990 年代,百货公司业一直发展缓慢。1980 年代末,一些附属于涉外酒店的商业被列为商场。上世纪 90 年代初,香港投资巨头在上海、北京等地投资房地产。核心商业区已开始建造高档办公大楼。不少商场及附属于高级写字楼的商业,已成为具有香港特色的商场,虽然并不能真正的称为购物中心。然而,它在办公室和酒店等功能上增加了零售和超市等商业功能,已经开始有了一个商业建筑群的雏形。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西单购物中心、亨吉购物中心、北京赛特购物中心和上海时代广场等。
...............................
2.2 城市既有商业综合城市既有商业综合体改造动因
2.2.1 概述
关于商业综合体,中国在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环境逐步改善,国民经济开始显着发展。各大城市都处于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虽然城市综合体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理论分析,规划设计显示出明显的滞后性。从架构层面来看,城市综合交通流线型设计内容繁多,涉及各个方面,不仅与业务运营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客户的消费,消费观念等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我们的商业综合流线型设计中国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集中表现的问题:
(1)注重建筑美学,过分强调外部造型美学,而不是对流线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2)建筑师没有彻底,全面地调查和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特征,因此无法充分有效地满足广大顾客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3)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盲目地复制了经典的西方案例,未能将复杂的设计与当地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导致交通流量的简化和僵化,以及缺乏创造力和缺少亮点等问题。
(4)传统的商业综合体很少考虑与外部交通的联系,这对城市交通有着很大的影响。
(5)传统的商业综合体不适应现代体验消费模式。因此,消费模式的转变是影响现有商业综合体失去活力的主要原因,也是现有商业综合体转型的切入点。
..............................
3. 既有商业综合体改造空间流线组织优化策略 ........................... 37
3.1 城市既有商业综合体中空间流线设计要素 ....................... 37
3.1.2 外部节点设计 ................................. 39
3.1.3 外部环境设计 ........................ 41
4、西安大悦城改造空间流线组织设计 .................................. 70
4.1 西安大悦城改造前项目概况 ....................................... 70
4.1.1 项目区位 ................................ 70
4.1.2 项目规模及定位 ....................... 71
5、结论 .................................... 84
5.1 论文的研究工作及结论 ............................ 84
5.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84
4、西安大悦城改造空间流线组织设计
4.1 西安大悦城改造前项目概况
4.1.1 项目区位
西安大悦城的前身——曲江秦汉唐国际文化商业广场,项目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地处曲江新区中心黄金地段(旅游文化产业带)紧邻大雁塔南广场。周围具有五大核心商圈:钟楼商圈、高新商圈、长乐商圈、小寨商圈和曲江商圈,其中距离小寨商圈仅 1.5 公里。
...........................
5、结论
5.1 论文的研究工作及结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综合体项目呈现井喷式增长趋势,一二线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饱和情况,且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体验共生型消费,促使商业建筑空间朝着复合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往传统的百货商场式布局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消费的需求,其商铺出租率、营业总额和客流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滑,活力也逐渐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取措施优化国内既有商业综合体。
通过对我国商业综合体发展历程的分析,发现了过剩了时期,发现了传统既有商业综合体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动因的分析,在空间流线组织方面从在以下几个问题:
(1)侧重于建筑美学,过度强调外在造型的美观性,未对客流交通路线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建筑师未深入全面地调查和分析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及行为特征,无法全面有效地满足广大顾客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3)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盲目照搬西方经典案例,未将综合体设计和当地文脉密切联系,使得交通流线方式单一化、僵硬化,存在着创意不足、亮点较少等问题。
(4)传统商业综合体很少考虑与外部交通的联系,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较大。
(5)传统商业综合体不适应现代的体验性消费模式。所以消费模式的转变是影响既有商业综合体失活的主要原因,也是既有商业综合体改造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