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建筑学论文格式、建筑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建筑学视角下“柔性边界”在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日期:2020年08月0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789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7242324124452 论文字数:42114 所属栏目:建筑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建筑学论文,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边界必须作为一个与城市共生、延续历史脉络的体系存在,而不是将两个区域相互孤立。柔性边界可以形成一种模糊的界面,既可以划分空间,又可以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的展示性和渗透性。在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街道中,单一的空间层次使人与环境的过渡空间逐渐缩小甚至消失。人们缺乏基本的交流,人与人之间逐渐变得漠不关心,缺乏人情,而柔性边界是人们相互沟通、传递信息的媒介,它是一个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边界,使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产生积极的作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老城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的边界应摒弃旧的僵化模式,以“柔性”的方式加以处理,形成具有层次感和人文关怀的过渡,以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和期望。它有助于人们在外部空间获得交流的乐趣,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与环境和人进行交流。 柔性边界的“柔”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处理,更是对人心理的呵护。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是首都数千年城市文明的见证。然而,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割裂。如何协调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处理好历史文化街区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承载原有的文化语境,又要承担起新的功能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边界作为营造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氛围的重要角色,其价值不可忽视。在规划设计边界时,不仅要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注重街区的文化定位以及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使边界空间更好地为人服务。本文所讨论的边界,是指历史文化街区与相邻其他城市用地的过渡地带,是相邻空间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汇处。与历史文化街区内部相比,它更具特色且存在更多的形式,包含更多的功能。

目前,尽管人们逐渐认识到边界的重要性,但是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边界规划领域对边界的研究相对较少,无法为相关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研究北京历史文化街区边界的规划设计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边界,是指政府批准公布的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与其他相邻土地之间的边界区域,在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观察整理与系统研究,在今天的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边界不断被肆意地打破。为了更好地整合和渗透历史街区及其周边地区,创造一个积极的边界环境,研究街区边界以及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较为迫切。通过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边界柔化,可以使历史文化街区及其周边城市空间更好的共存,焕发新的活力,使这些地区继续或再次成为城市使用者的聚集地,同时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本身再现价值,既可以是街区为人们提供的使用价值,也可以是街区作为城市标志或背景的环境价值。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罗列整理的基础上,阐述了柔性边界的相关概念及特性,总结了北京老城历史街区边界的特质、价值并且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柔性边界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并深入探讨了柔性边界在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应用,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 本文首先从基本定义、要素、分类和特性等方面论述了“柔性边界”的相关概念;

(2) 从文化、经济、制度、自然环境、空间演进和人的活动出发,对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边界特质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边界价值,分析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与周边地区的边界现状,并对边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

(3) 学习掌握“柔性边界”作为提升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品质的重要手段,对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柔性边界规划提出具体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并且通过解决现状问题进行应用;

........................


第 2 章  柔性边界的相关概念及特性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边界的概念

2.1.1.1  词典角度

边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其分解解释为:边,物体周围的部分;界,边境之意,一个区域的边限。两个词合起来的意思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界线[11]。

2.1.1.2  城市规划角度

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中,边界随处可见。从城市的行政区划到庭院的外墙,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划分属性。20 世纪 60 年代,研究城市形态特征的美国城市规划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用区域、节点、边界、道路和标志物五个要素总结了公众对城市的感知[6]。

从建筑的角度看,边界可以穿透空间从而把空间分为多个部分,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有厚度的空间,可以容纳物体,如图 2-1 所示。在规划研究中,边界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区域被反复讨论,并且出现了相关的边界域和边界域效应概念。边界域是指同时具有划分属性和场所空间属性的区域,即从边界到场所的过渡区域。作为相邻区域的边界空间,边界域不仅仅是有限的(离实体边界域越远,影响越小),而且还是无界的(没有明确的线性定义),往往给人一种复杂而完整、层层递进的空间体验。同时,空间域对其所定义的两个不同空间中存在的矛盾具有对立和整合的双重功能。

图 2-1 建筑角度的边界

......................


2.2  柔性边界的要素

柔性边界的构成包括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在空间上,街区有明确的边界元素,
即由城市道路和街区界面组成,是城市肌理最小的单元;在功能上,街区将开放空间与居住、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城市活动有机结合,形成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在管理方面,街区在复杂的环境中,将不同建筑群体整合,在中尺度上起着协调作用。本文讨论的历史文化街区边界是一个与城市不同空间相互关联的系统,道路尺度、建筑与开敞空间、街道界面、空间活动、业态分布、配套设施、文化定位是构成其内涵的关键要素。

2.2.1  物质要素

物质要素作为柔性边界最基本的要素,它包括周边道路、边界界面、景观小品、构筑物和公共配套设施等。

2.2.2  非物质要素

非物质要素指的是街区的历史脉络、文化定位、空间活力等,这些要素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边界品质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3 柔性边界的分类

在探讨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视野中,“柔性边界”参考“边界”的分类标准具有多维的分类方法。比较典型的分类方式有按照行政管理范围、功能属性范围和社会文化范围等。本节以这三个典型分类下的柔性边界的特点和属性进行具体分析。

.................................


第 3 章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边界特质及现状问题 ........................ 17

3.1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边界特质 ........................... 17

3.1.1  地方语境 ................................. 19

3.1.2  空间演进 ........................ 20

第 4 章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柔性边界规划设计要素与原则 ............ 43

4.1  柔性边界规划设计要素 .............................. 43

4.1.1  物质环境要素 ........................... 43

4.1.2  心理要素 ............................. 43

第 5 章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柔性边界规划设计应用 ........................ 56

5.1  在物质环境中的应用 ........................ 56

5.1.1  街道 ................................ 56

5.1.2  边界交通 .................................... 59


第 5 章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柔性边界规划设计应用

5.1  在物质环境中的应用

在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边界规划设计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地被相邻安排。而柔性边界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新旧区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不同街区通过其功能相互连接和融合。过去,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交叉区域大多以一些刚性的边界划分,边界两侧的开放性同时降低。如果将这些刚性边界替换为柔性元素,效果则截然不同[31]。它不仅可以使具有强烈对比性的边界过渡平稳,还可以增强城市街道空间的层次性和完整性。柔化历史文化街区边界,是不断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助于把历史文化街区变成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的窗口。本节将上述“柔性设计”理念应用到典型的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中(例如国子监历史文化街区),以此来解决一些街区物质环境的问题。

5.1.1  街道

5.1.1.1  路网结构优化

对于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来说,街道的尺度要合理控制,在满足人、车流量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提倡路面更窄、密度更高的路网结构,鼓励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提高历史文化街区易达性。(图 5-1)

图 5-1 路网结构优化

........................


结论

综上所述,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边界必须作为一个与城市共生、延续历史脉络的体系存在,而不是将两个区域相互孤立。柔性边界可以形成一种模糊的界面,既可以划分空间,又可以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的展示性和渗透性。在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街道中,单一的空间层次使人与环境的过渡空间逐渐缩小甚至消失。人们缺乏基本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