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具体来讲是针对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充分地收集有关文献,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进而归纳整理成的综合性论文。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一般由摘要、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五部分组成,下面进行详细分析,最后还精选了3篇范文供大家参考。
临床医学文献综述格式:
除题目、署名外,由五部分组成:1、摘要:综述的摘要宜采用指示性摘要(叙述性摘要,描述性摘要)。篇幅短的可不要摘要。2、前言:简明扼要,主要说明本综述写作的原因、目的、意义或扼要介绍概况。如内容主要是谈科技发展的现况和未来,则必须对这一课题的发展历史作梗概的简介,并对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加以说明。3、正文:是综述的主体和重点部分,重点是论据与论证,其内容包括历史回顾、目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有:①循序法:按时间先后或问题的浅深顺序的写法。②分述法:按主题的各个方面分别叙述的写法。③论证法:即先提出问题,再进行论述并证明的写法。④对比法:即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相对比较,要尽量囊括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主要分歧,必要时可用图表数据比较。⑤推理法:根据客观的规律性,从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新结论的写作方法。4、结束语:是本篇综述所报道内容的总结,应简明扼要,概括性强。主要简述本课题的意义、分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5、参考文献部分:是撰写文献综述的依据,放在文章的最后。①表示尊重被引证的学者的劳动;②表明文章中引用的资料是有根据的;③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寻找有关文献的线索。④供期刊发表的综述参考文献以10~20左右篇为宜,作为学位论文的综述参考文献可达50~100篇。
临床医学文献综述范文精选:
范文1:偏头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临床上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好发于女性。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疼痛[1]。典型的偏头痛出现前兆,60%~90%表现为各种视野异常变化、盲点及视物模糊等,少数表现为偏轻瘫、晕厥、以及情绪、语言和记忆的改变,先兆出现后10~30min开始偏头痛发作[2]。对于偏头痛的治疗,由于其发作无规律,随机性强,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尽管其治疗非常棘手,可随着人们对偏头痛病因机理认识的逐步深入,新的疗法不断出现,防治偏头痛的药物研究也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偏头痛治疗进展简要做一综述:
一、药物治疗
1 急性发作的治疗 偏头痛急性发作治疗的目标是:立即控制偏头痛发作,尽量减少复发;使患者恢复正常工作能力;少用“顶药”,避免滥用药;指导患者自我保健、自我调整; 要考虑费用/ 疗效比;最小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
1.1 非甾体抗炎药及止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是传统的控制头痛急性发作的一线用药。近年来,由于选择性5-HT 受体激动剂的出现,其应用不如原来广泛,但因副作用较小,故仍用于某些轻、中度发作的偏头痛。Lange等[3]进行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显示,阿司匹林泡腾片1000mg,服用2小时后,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明显,且绝大多数已缓解的患者24小时内不会复发。
1.2 麦角胺制剂 麦角胺是5-HT1 非选择性激动剂,一种较强的血管收缩药,是治疗急性偏头痛的基本药物之一。其副作用较多,使用较受限,故临床多采用麦角胺咖啡因片。麦角胺能抑制无菌性外周血管炎,还能抑制CGRP的释放[4],使过度扩张的颅外血管恢复正常减少其搏动,故可使头痛减轻。咖啡因与之协同并对抗其副作用。还有研究发现,麦角胺直肠给药的头痛缓解率为大于舒马曲坦的缓解率(73% :63%),其口服吸收不稳定,且有持续收缩血管的作用[5]。
1.3 选择性5-HT 受体激动剂 5-HT是传统的神经递质,参与调节多种生理活动,5-HT对痛觉有明显的调制作用。研究表明,5-HT1类受体参与脑内L受体所产生的镇痛效应,基于此,临床应用5-HT1类受体激动剂取得了很好的疗效[6]。如舒马曲坦作为第一个曲坦类偏头痛治疗药, Bussone等[7]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表明,对于严重的偏头痛发作,口服50mg舒马曲坦,2小时后大部分患者头痛可缓解,4小时后绝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论文格式,治疗。
1.4 中枢神经镇静药 氟哌利多是属于丁酰苯类的中枢神经镇静药,具有弱的多巴胺受体激动作用,临床用于诱导麻醉和治疗呕吐。许多试验表明氟哌利多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有效[8]。有研究发现氟哌利多2.75mg,im,2h头痛缓解率达87%,持续无痛状态为49%,均高于曲坦类药物。
2 预防用药
偏头痛发作过程是一个瀑布效应,一旦启动,很难自动停止。即使偏头痛的特异性药物,给药太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应尽早用药。
2.1 β-受体阻断剂 研究表明,多种β-受体阻断药,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等均可有效预防偏头痛的发作。其机制可能为作用于大脑皮质,通过改变神经的兴奋性和/或神经传递介质的活性来缓解偏头痛。
2.2 钙离子阻断药 本类药能非竞争性地抑制K+、PGF2α和5-HT等诱导的大脑和外周动脉血管收缩,抑制三叉神经刺激引起的血浆蛋白渗出性神经炎症,从而阻止偏头痛的发作。其中维拉帕米在美国广泛使用,与β-受体阻断药相比能缓解先兆症状,适用于伴高血压或哮喘的患者,最多见不良反应是便秘[9]。
2.3 其他 对于月经性偏头痛,通常的预防治疗无效时,可选用雌二醇或含雌激素的避孕药。论文格式,治疗。论文格式,治疗。围绝经期或绝经期妇女的偏头痛也可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但癫痫发作之后的偏头痛患者则应避免应用雌激素[10]。
3 中药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是我国独特的治疗偏头痛方法,其内涵博大精深,应当加以发掘和利用。诸如养血清脑颗粒、正天丸、复方羊角胶囊、通天口服液、脑安胶囊和川芎茶调颗粒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二、非药物治疗
平衡心理治疗:从本质上说,偏头痛是一种心理疾病,社会和心理刺激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占57%,职业因素占45%。偏头痛患者常表现相似的人格和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等。同时,患者一般具有强烈追求完美的倾向,当压力过大时则通过其变式—偏头痛的方式表现出来。此时,鼓励患者宣泄愤怒和敌意情绪,克服强烈追求完美的倾向,以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论文格式,治疗。这样对偏头痛治疗常具有积极意义[11]。论文格式,治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已有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的偏头痛并减少其发作频度和严重性;预防头痛发作应从小剂量开始,渐增至合适药量;避免止痛药物滥用、过度性使用;每种药物的适应证、疗效、副作用均不同,故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个体化方案。
参考文献
略.
范文2:减肥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症候群。毕业论文,肥胖。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毕业论文,肥胖。因体脂增加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大于27称为肥胖症。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具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症。单纯性肥胖是肥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多种严重危害健康疾病(如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的危险因子,在其发病中起着或为病因、或为诱因、或为加重因素、或兼而有之的作用。肥胖已成为发达国家人口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肥胖症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肥胖的治疗应提倡综合疗法,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行为疗法及药物治疗等多方式联合。肥胖的药物治疗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着对肥胖发病机制的认识深入,减肥药物现逐渐成为肥胖治疗的一种较好的辅助手段。目前临床应用的减肥药按作用机制可分为三类: ①食欲抑制药;②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③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2】现分类介绍减肥药物及最新研究进展。
1.食欲抑制剂 食欲由下丘脑腹内侧的饱中枢与下丘脑外侧区的摄食中枢调节。研究证明,中枢增强或抑制调节摄食功能主要是通过儿茶酚胺诶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的变化。毕业论文,肥胖。食欲抑制药大多是通过影响这些递质在下丘脑的合成、释放与再摄取,以调节食欲,改变摄食行为,从而影响体重【3】。
西布曲明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5-HT)重摄取抑制剂.1997年获美国FDA批准,主要通过产生饱胀感和生热作用治疗肥胖症。研究报告显示,服用西布曲明半年内可观察到体重减轻效果,服用1年可减轻体重超过4kg,长期服用的减肥作用可以保持至少2年【4】。
芬氟拉明和右芬氟拉明都是法国施维雅公司的产品,分别于40年前和20年前上市,在美国的上市时间分别为1973年与1976年。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嗜睡、口干、头痛、头晕、旋转性眼震、下颌震颤等。长期用药可引起心脏瓣膜损害,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返流;并能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诱发高血压危象[5]。因此,在1997年FDA宣布禁用芬氟拉明和右芬氟拉明。
2.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
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提高产热作用(基础代谢率)的药物。不过,一些药物可能具有这么面。麻黄碱可通过直接兴奋肾上腺素β受体,促进机体产热,也可通过促使中枢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产生食欲抑制作用。不过,目前该药已退出美国市场。毕业论文,肥胖。咖啡因和阿司匹林对麻黄碱的这种产热作用有协同作用。3种药物联合使用就是有名的“ECA组合(ECAstac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