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栏目提供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格式、马克思主义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思考

日期:2021年09月0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700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8291700033278 论文字数:25421 所属栏目:马克思主义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本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论文,笔者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是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完善的理论依据。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更加警惕,坚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善于意识形态理论论战,有力驳斥资本主义错误的价值观念,坚决抵御西方分裂势力的肆意攻击,坚持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好社会主义导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一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

一般认为,工业革命指的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渡阶段,开始于十八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历史阶段。工业革命由英国率先开始,逐渐向整个欧洲、美洲传播,最后传播到世界各国。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可以将工业革命划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三个阶段。而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形成阶段正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此时欧洲社会生产力水平较过去大幅提升,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但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分化不断加深,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一)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

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中期,正好是西方各国陆续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期。这一时期随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冶铁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飞跃性发展。城市取代农村成为新型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工场被机器化大生产取代,先进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力自由化充分释放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蒸汽机、冶铁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铁路、造船技术等运输行业技术的提升,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得到广泛使用,货物之间的运输更加密切、高效、便捷,商品流通方式更加多元化,这些因素促使资本的快速成长、转化和聚集成为可能。通信设备的出现使得交流沟通越来越方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得剩余商品越来越多,商品的对外输出越来越频繁,商品向世界流通主动或被动地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和政治交往。西方资本主义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打破贸易壁垒,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开辟或占领殖民地,用坚船利炮打开科技落后国家的大门,使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进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分工,最终,封闭的封建社会体制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由于资产阶级的实力不断壮大,其自身也需要巩固政治权力和经济地位,所以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其对包括思想领域在内的诸多领域也不断加强控制,最终由于资产阶级对原料产地的不断掠夺和占有以及对失去土地的农民进行奴役,同时大肆宣传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使得西方乃至世界范围内日益分裂形成占有生产资料的富有的资产阶级和一无所有的贫穷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


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影响

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其最终结果是生产范围的不断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独占行为、资本不断集中已成为社会矛盾的桎梏,同时产业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壮大不断冲击着资产阶级的压迫和榨取,这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无情剥削敲响丧钟。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正是脱胎于无数次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指导和影响无产阶级革命。

(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生存状况

工人阶级的迅速壮大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发展规律和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十九世纪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是城市工人阶级队伍扩大,工人数量迅速上升。一方面,工业的迅速腾飞使工厂对劳动工人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对土地的侵占迫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农村涌入城市,工人的人口数大大增加。其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机器的创新和广泛使用极大提升了生产力水平,但同时使手工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资产者的残酷剥削又使得工人的工资越来越不稳定,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工人和资本家们的冲突由单一到局部,由局部到全面,工人队伍迅速联合起来,冲突和斗争迅速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多个资本主义国家,队伍由分散的工人变为大规模的集结,进而转变为两个阶级的斗争。第三,早期的资产阶级要推翻封建君主、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以达到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目的,所以需要将工人们联合起来,通过工人阶级队伍同封建阶级做斗争。第四,交通技术快速发展,工业革命将“各地的工人彼此联系起来”③。

西方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后,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使得当时社会矛盾由资产阶级和专制君主、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化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而且矛盾越来越深,冲突越来越频繁,斗争越来越激烈。但是因为工人阶级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斗争方式仅是靠捣毁机器、烧毁工厂或者罢工罢市诸如此类的粗暴方式来维护权益,自身损耗也非常严重。马克思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里指出了当时工人阶级即当时大多数英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一是工资低微,“昨天挣得的今天就吃光”①,无休止的工作换来的只有食物和生活保障品,付出的劳动和汗水却买不了任何其他东西,住房、取暖、饮水都成了问题,更谈不上追求艺术和体面的生活。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第二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科学阐释

马克思不仅奠定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发展的规律性基础,同时也使得意识形态逐渐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范畴。沃特·卡尔尼斯曾高度评价马克思在意识形态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①列宁、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受到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深刻影响,结合各自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自身特点,开辟了意识形态思想发展的新路径,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和社会生活。马克思不仅树立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鲜明的批判性、阶级性特征,也为无产阶级革命以及社会变革提供意识形态的实践引导,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指明方向。

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明确界定意识形态的具体概念,而是做了较为宏观的阐述。大卫·麦克里兰就曾说到:“(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评论多为顺便提到的,他从未进行系统的论述。然而主要的轮廓是清晰的。”②但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可以看到,马克思实际上已经对意识形态的基本含义做出了科学阐述,事实上已经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来源和本质,换句话说,马克思确已定义了意识形态的现代语境。通过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阐述,可以看出意识形态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是用某种特定的话语体系来指引某个阶级取得革命胜利或维护某个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侯惠勤教授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中指出,意识形态是“自觉反映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③。意识形态所涉及的范围不仅包含精神现象,而且还包含复杂又庞大的社会历史现象,因此要研究意识形态必须要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研究。

.........................


二、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规律性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探索和发展过程。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基本解释,可以看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形成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在逻辑上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通过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就可以得出马克思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从本源上讲,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普遍的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是相吻合的,即符合意识形态概念普遍发展的规律。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意识形态源于现实

这里所说的现实性包含两点:一是意识形态的考察对象都是现实的人。黑格尔在对意识的考察中提到:“他们说到外界对象的存在,这些外界对象还可以更确切地被规定为现实的、绝对个别的、完全属于个人性质的个体事物;而每一个这样的个体事物都找不到一个和它绝对相同的东西。”①在这里,无论是客观唯心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所考察的对象都是现实的人,只不过黑格尔在考察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把人的精神现象看作是“孤立的”发展,忽略了社会基础对人“社会化”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意识形态所要解决的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考察对象主体的“人”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人的“社会化”必定受到人类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法律政治制度、社会规范等社会基础要素的制约,人的社会生活无时无刻都在对人产生影响,至于人的个性,其实是内化的意识形态对人的社会实践产生细微或明显的区别所造成的,因而不存在脱离社会关系考察的意识形态主体,二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②。二是意识形态对人类现实生活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意识形态产生于人类在现实社会的具体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所进行的思考与辨析,并且在思考问题本源的过程中必然会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最终形成普遍原理,用以指导个性问题的实践。基于意识形态的落脚点是现实社会,其所指向的问题和方法必然具有推动作用,也必定对现实社会的人在不同领域产生影响,所以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与之前其他意识形态思想所具有的一点共同性,即满足现实性的研究规律。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


第三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主要特征...............................19

一、阶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