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下的电力营销,和社会能源压力日益紧迫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出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是相辅相成的观点,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降低高峰负荷增长,提高用电的效率,从而为电力营销创造良好环境,而电力营销的日益成熟,则反过来又能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完善。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协调发展
0.前言
我国在过去的10多年中,每年都新增1000万kW以上的新机组,并投入巨资新建和改造电网,而现有电力设备的利用仍相对较低,大部分地区电网的用电峰谷差有逐年增大的趋势。电力需求侧管理就是为改变负荷形态而有意介入用电市场的活动,属于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是电力发展的趋势。只有真正从供求双方的角度出发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的协调发展,才能出现双赢的局面。
1.电力市场发展中的电力营销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需形势,可将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确定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政策法规为准则,以优质服务为手段,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重点[1],建立一个能适应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充满市场活力的营销休系,为客户提供优质电能和优质服务,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双赢”目标。
应当明确的是,电力营销的重点是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须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电力营销的开展则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供电企业应重点加强电网改造和建设,完善供配电网络,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2.电力需求侧管理
2.1行政管理措施政府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导者,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有序地腾出负荷空间,以保证技术、经济措施的有效实施;尤其是当电力供需形势出现大的波动时,管理措施对平衡电力供需的作用更为突出[2]。我国很多电力供需紧张的地方通过实施有序用电等管理措施,通过调整部分企业的周休日,调整设备检修时间,安排规模较小、能耗较高的企业停产,安排企业转移用电负荷避峰以及安排非连续性生产企业轮休,组织调整作业程序等措施,稳定社会正常用电秩序,缓解电力短缺。
2.2经济措施为解决电力负荷不均衡问题,电力部门逐步实现“削峰填谷”措施。将每日分为几个不同的电力负荷时段,平峰时段与低谷时段等,电价在维持平峰时段电价不变的基础上,高峰时段电价上浮,低谷时段下浮,用经济手段将高峰时段的用电转移到低谷时段,均衡电网负荷[3]。这是实施电力负荷管理的最主要激励手段,就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调控目标和客户利益的有机结合,改变了过去拉电限路等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整电力负荷的做法,可以有效发挥电价的经济杠杆作用,鼓励用户削峰填谷,合理用电,尽量避让在高峰用电,从而有效地减少社会用电负荷的峰谷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机组的效益,提高了用户电网和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2.3自觉错峰分时用电居民的错峰用电主要指日、夜间的错峰,例如,截至2002年底,杭城峰谷电表试点用户达7万多户,峰电价0.56元/(kWh),谷电价0.28元/(kWh),社会反响较好,特别夏季空调使用高峰期峰谷电表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4]。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org整理提供2003年进一步扩大试点,发展了9万多户,对削峰填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错峰负荷重点落实到大用户,根据行业性质安排了一些高耗能企业进行错峰用电,错峰负荷实行定用户、定设备、定容量、定时间等措施,错峰时间:夏季为6~9月,冬季为12月~次年1月,选择较大的错峰负荷,避免准备不足,导致拉限电情况的发生,在供用电较缓时或春秋两季,可选择少错峰或不错峰,增加供电量。
2.4改善用电技术这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手段,是针对具体对象、生产工艺或生活用电特点,采用技术成熟的先进节电设备来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从而节约电量、削减高峰负荷。技术措施又可以分为提高能效与负荷管理两类。其中,绿色照明、高效电动机、变频调速、无功补偿、节能家电等属于能效技术;负荷管理系统、蓄能空调等属于负荷管理技术。利用抽水蓄能电站优化负荷特性发展电蓄能技术就是积极开发高效的电蓄冷(热)节能技术,利用蓄热锅炉或蓄冷空调等设备在用电低谷时段蓄热或蓄冷,供非低谷时段使用,目的是充分利用低谷电力转移高峰电力,平衡用电负荷,目前这一技术更多用于工业锅炉、生活锅炉及居民用电方面[5]。
3.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的协调发展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是降低高峰负荷增长,提高用电的效率,而不是降低用户的用电量,从这个角度看,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可以协调发展的。对供电企业而言,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削减高峰时段电网调峰的压力,增强调节峰谷能力,改善电网负荷特性,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经济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及服务水平。
供电企业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的协调发展的途径主要有:
(1)帮助用电企业解决用电不合理和用电成本高的问题。运用电力行业技术优势,及时帮助用户解决用电过程中的实际难题。要引导用电企业多用低谷电,帮助用户合理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用电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用电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2)积极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目前,我国的电价仍是由政府定价,电力企业被动执行。农村居民生活用电执行的是同网同价电价,其他用电执行的是物价部门批准的综合是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应该运用价格调节策略,对市场作出灵活反应。
(3)做好营销广告。通过广告宣传,推出电力产品和供电服务,正确引导客户合理消费,增加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
(4)转变观念,强化服务质量。必须认识到“服务是电能的无形资产”,管理能力的增强,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面貌的改善等等,都具体体现在服务之中,因此,在抓好生产经营与建设发展的同时,必须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融经营于服务之中,并以此作为企业完善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
4.结论
(1)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需形势下,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核心业务,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电力需求侧管理可通过行政管理、分时电价、自觉错峰分时用电、改善用电技术等措施来实现。
(3)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的协调发展可为供电方和用电方带来双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昌,李继传等.峰谷分时电价的分析与建模[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7(5):31-33.
[2]刘升,邱向京等.多措并举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矛盾[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7(1):53-54.
[3]陈宇晨,侯志俭.电力市场下用户电价体系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9):1338-1342.
[4]王月志,赵跃等.电力负荷控制技术[J].东北电力技术.2003,3:49-53.
[5]李均华,张弛,李继传等.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发展探讨[J].四川电力技术.2004,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