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著
1《藏族道德》
该书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点科研课题,不但有专家还有朵什寺活佛多识的参与。全书共分作十章,对于藏族伦理文化一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专书研究。藏族历代学者认为,知识就是财富,掌握了知识,就是具备了道德。作者又从明理为智、迂腐为愚,智者高大、愚人渺小等方面论述格言文化中的智愚观。文中通过赏析认为藏族格言诗的作者关于智者和愚人的论述,并非简单地谈论智者和愚人的智商或者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而是通过所塑造的智者和愚人的不同形象,来剖析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借助正确和健康的理智来思考和解决这些矛盾,并运用胜败、优劣、强弱、利弊等的对比,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宗教伦理思想研究一宗喀巴大师》
该书对于宗喀巴的伦理思想第一次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整理,文章资料主要来自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书中将属于“教”的部分列人了宗教伦理思想,而将属于“证”的部分列人了修行伦理的范畴。通过赏析认为幸福观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认为劳动创造是获得幸福的基本因素;第二,认为单纯的物质生活享受,并不能构成具有美满内涵的幸福,惟具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构成美满与幸福的重要内在因素;第三,把佛教的乐善好施、积德造福和对佛法僧三宝的虔诚,看作是创造幸福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藏族格言诗的作者们把幸福看作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从而提出了衡量幸福的标准。
3《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
该书认为儒家伦理体系建立在“性本善”的基础之上,后又逐渐渗人到汉传佛教,并进而影响到了藏传佛教。意在说明儒家文化的“大一统”、“宗法血缘”、“君臣”、“理想人格”等思想对于汉藏交往产生了巨大影响。作者通过对审美观的赏析,认为以它短小精悍的独特形式,精美简练的语言,热情地歌颂和赞美真善美,辛辣地嘲讽和驳斥假恶丑,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宗教观主要论述了佛法无量、敬奉三宝,人生惟苦、皈佛解脱,诸恶莫为、因果无欺,各德行善、慷慨施舍,忍辱无争等思想观念。
二、相关论著
该书虽然不以藏族传统道德研究为直接对象,但书中对于各派在各个时期就佛性及“空”、“无”等概念极为详细的训话和解释,实际上为他人研究藏族传统伦理文化提供了一个理论根据,并将藏族伦理道德的研究与省思方式引人到了现代性视野下的活语范畴中,在阐释藏传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在力图运用当代的学术语言使经典作家们的传统伦理观念“被阅读”、“被理解”。格言文化中的幸福观又包含辛勤劳动、崇尚道德、乐善好施、造福于人的思想。而审美观着重体现了一切景语皆为情语,雄奇刚坚、壮观美丽,相互对比揭示美丑,修身养性等。通过赏析认为宗教作为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力图用宗教理论来解释世间的万事万物,因而作为僧侣的格言诗作者将宗教教义融入格言文化之中,则是合情合理的事了。
2《藏传佛教思想史纲》
该书以探讨精英思想文化为主,对于自苯教以来的藏族思想进行了梳理。譬如作者从噶举派“即心即佛”的思想出发,将人心与佛性作了沟通,从而确定了佛性论思想中的人性思考。藏族格言诗的艺术魅力中着重论述了比喻对比、夸张手法,结构独特、构思巧妙,格律多样、语言活泼,通过赏析深感这些格言诗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洋溢着生活的激情,飞溅着诗意的火花。认为藏族格言诗无论从它的艺术魅力、思想内容、格律形式,还是从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都是古人留下的文化精品。
3《藏族哲学思想史论集》
该书囊括了众多思想精髓,其中如丹珠昂奔的《藏族古代伦理思想初探》、白玛旺杰的《<米拉日巴道歌>佛教哲学思想初探》、班班多杰的《略论古代藏族的宇宙观念》等作品均涉及到了藏族伦理文化,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例如白玛旺杰在《<米拉日巴道歌>佛教哲学思想初探》一书中就将“识”证悟为“心识”,又由“心识”过渡到“灵明空寂,圆满无缺”的“心”。这便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藏族伦理文化提供了重要根据,因为心性问题的讨论是中国古代汉藏伦理文化不可回避的主题之一。
三、现刊
自1979至2008年,在中国全文期刊网上有关藏族伦理文化的文章主要包括:《藏族文化视野中的生态经济伦理研究》、《藏族生态伦理文化初探》、《<萨迎格言>与藏族伦理文化的生成特征》、《吐蕃王朝兴盛时期的藏族伦理思想》、《儒家文化与藏族》等。前两篇文章主要是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为角度,来审视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在人与自然的范畴中如何可能的问题,同时赞扬了藏民族的生活习俗与其所处环境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种传统的和谐关系。最后一篇系余仕麟先生所撰,主旨与《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一书相近。纵观建国以来的国内研究,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出了下述两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研究内容比较全面。因为国家一贯重视藏族传统文化包括伦理方面的研究,故此就讨论的范围而言,无论专著、期刊都能涉及到藏族伦理文化的一些基本单元,也涵摄了不同的历史时段,宏观上勾勒出了藏族伦理文化的主要发展历程与大概风貌,并为后续研究塑造了一个较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微观层面仍有待加强。伦理文化的主要研究内容隶属于哲学层面,伦理文化研究框架更离不开哲学思考的支撑,所以藏族传统伦理文化的研究与藏传佛教思想的探讨紧密联系,难以分割,因此对于藏族传统伦理文化的探讨不能止步于“孝”、“善良”、“忠厚”这些属于道德外延性质的表达,需要研究者们深人藏族伦理文化的形成机理,并在历史的流动感中予以学理性的把握。此外,在研究过程中亦应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伦理观念的诊释,使之符合社会主义公序良俗,能够更加适应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总之,为了能够建设好民族关系、紧密团结各族群众,加强国内民族文化的学术研究,并积极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共同体乃是一条重要的发展经验,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支援祖国建设与边疆稳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