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柯布的建筑作品中,人们可以体会到柯布对于生命对于自然的态度。20 世纪 30年代,柯布的作品从抽象向对于人体感知的关注,是柯布设计语言上的突破。在拉图雷特修道院中,在朗香教堂中,在马赛公寓中,混凝土表面看似冷酷且硬朗,但却处处体现着柯布对于身体的考虑。木模板肌理所带来的多变性使混凝土成为了和石材一般的自然材料,让人不禁去触摸。
............................
结论
材料问题是建筑学最基础的问题之一,对于材料的认知是建筑师将设计由抽象的图纸设计转向具体建造的基础。19 世纪混凝土诞生之初,由于其出色的结构性能以及低廉的造价,很快便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此时建筑界也出现了以伊曼纽尔-维奥莱-勒-迪克为代表的结构理性主义思想,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混凝土的结构属性成为了建筑师最主要的关注对象,建筑师将主要精力放眼于新材料带来的空间形式上的突破。而森佩尔和路斯饰面理论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于材料的这一认识,路斯强调了人在空间中体感知的重要性,而这种感知体验恰恰来自于材料的表面。
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只是解决了功能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它的呈现和表达成为新的问题。完全地掩盖固然不对,直接表达也不行,那么如何在保证“真实性”的同时,让它适合人的感官,甚至富于新的表现力呢?所以现代建筑师都面临一个问题:专属于混凝土的美学是什么,它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混凝土除了塑性等材料自身的特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表面处理工艺,而以上三位建筑师的作品最具代表性。混凝土可以表现粗糙和生命力,这本来是石材的领域。混凝土可以表现平滑和纪念性,这本来是石材、木材和金属的领域。混凝土也可以表现精细的表面和精密的工艺,这本来是木材的领域。混凝土在向自然材料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更适合人的感官的表达,是建筑师驯化现代材料的努力的见证,现代建筑因此更加人性化了。如今,如透光混凝土,生态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多种新型混凝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还有如 3d 打印等新型技术手段被应用于混凝土的建造。如何将让混凝土建筑更为适应人的感官体验还值得当代建筑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