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工程项目管理论文格式、工程项目管理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及评价体系研究——以济南名誉码头办公楼项目为例

日期:2022年06月18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42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6151432295753 论文字数:48966 所属栏目: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工程项目管理论文,本文以济南名誉码头办公楼项目为具体案例,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及其评价体系展开了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名誉码头办公楼中绿色建筑的功能和效益,同时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的设计与运用给出具体思路,从而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环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能源问题目前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无论城镇还是农村的建设均在不断增长,据专家估计在 2015 年后我国新建的城镇建筑总面积将达到 100~150亿平方米,为目前全国城镇已有建筑面积的 60%~90%。国家统计年鉴 2016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国施工中的建筑面积有 124 亿 m2左右,建筑业消耗的物资占 16%左右的全国物资消耗总量,建筑使用的能耗约占 28%的全国总能耗,建材生产等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至少占总污染的 34%。另外,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声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及其巨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在我国建筑业中数见不鲜。建筑业消耗与全球资源、污染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 1-1 所示。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怎么写

建筑业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承担着支柱产业的地位,建筑业具有劳动密集性高、项目相关方多、工期长、不可逆、体量大等特点,使建筑业成为一个高消耗率、低利用率以及环境重负荷的行业。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城市化率每提高 1%,城市用水量将会增加约 17 亿 m3,建筑用地面积增加约 1000 多平方公里,能耗增加约 6000 万吨标准煤,钢材、水泥、砖木等建材总重量增加约 6 亿吨。综上所述,在自然资源浪费逐步增多的趋势下,我国不得不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来解决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同时绿色建筑提倡的绿色材料、绿色技术、绿色方法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在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渐严重的背景下,出于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引入目前学术界流行的绿色建筑概念和全寿命周期理论,通过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及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完善现阶段尚不成熟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和面向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理论,并将其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管理以及建筑物绿色属性鉴定与判别的理论指导,并通过具体项目的实例研究,探讨研究成果的适用性与实用性,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便利,最终促成我国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和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1.2.2  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有关研究展开,首先阐述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迫切性,同时从研究意义角度点明课题研究的应用性。从国内外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两大维度的研究现状出发,总结相关领域现有成果的局限性,并从中获取关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思路、优化方向和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相关理论与概念,包括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的概念和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理论等,并将其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分别展开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和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评价体系的详细研究。最后,为了验证所得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本文讲研究应用于济南名誉码头办公楼的具体实例,进行了必要的实证研究。

第二章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及评价相关理论及概念

2.1  相关概念

2.1.1  绿色建筑

2.1.1.1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下,绿色建筑的呼声日渐高涨。可是,由于在理念、技术以及地域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迄今为止,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尚未明确。 绿色建筑以生态模式为发展基础,并且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下演化而成的,它的出现与成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它从理论层面阐述了自然与建筑协调共存的关系,可被理解成“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33],也可被称为“生态可持续性建筑”。由于国内外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研究深度的不断提升,绿色建筑的内涵演变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由此可见,鉴于地域、观念和技术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日前在国际上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没有进行统一,但是,对于体现其内涵的内容还是具有相关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

(1)建筑全生命周期。其不仅包含建筑的初始设计,还包括建筑材料原始采运以及后期加工、施工、建筑运维与建筑废弃物的拆卸装运和可持续利用这几个阶段的内容。 

(2)尽最大量节约土地资源、能源、材料资源与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降低污染程度[6]。在对建筑施工时要注意能源、水资源、上地资源、材料资源以及可循环材料的利用,最高限度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做到“少费多用”。

(3)满足建筑根本功能需求。使居住者生活条件更加舒适,为居住者营造出绿色的生活环境。

(4)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与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共存,这是发展并推广绿色建筑的最高理想。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我国为绿色建筑的规范化也做出不少努力,在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750378-2014)中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本文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在不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和不增加建筑室外环境负荷的基础上,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考虑节约能源、上地资源、水资源以及材料资源,与自然协调共存的建筑。

2.2  相关理论

2.2.1  绿色建筑设计理论

2.2.1.1 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一成不变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需求,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一直都在不停地变化。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在整个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是至关重要的,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该建筑物是否能够成为绿色建筑,因此,设计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绿色建筑的概念我们能够得到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及设计理念,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在设计中要求使自然资源得以充分应运用,如风能、太阳能。建筑围护结构采取节能设计以达到减少采暖和空调使用率的目的。除此之外,建筑物充分利用夏季主导风向来设置风冷系统,此设置主要是依据自然通风的原理。从建筑物地址选择、资源的循环使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直至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无一不表现出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性。

(2)节约资源:不论是在建筑规划、建设还是建筑材料的选用中,都要使得资源得以合理运用。要尽可能地做到资源使用最小化,使资源可循环利用达到最大化。从能源的使用来看,绿色建筑既节约能源又降低了能源损耗;从采用材料来看,绿色建筑使可再生材料物尽其用,充分利用能够降解的材料,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从建筑物所造成的污染物来看,绿色建筑通过对各种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来达到污染物的少排或者不排放。

(3)回归大自然:生态学理论中提及,绿色建筑应当尽可能地融入到周围环境中,与大自然成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理念。绿色建筑的结构选型是极其重要的,着重强调的是绿色建筑外部与周边环境的融入性,力求达到协调一致、动静相宜的程度,最大程度地维护自然生态环境。

(4)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物里面采用一些对人类身体没有伤害的绿色建筑及装饰材料。室内保持清新空气,温度、湿度控制得当,力求使居住着身心愉悦,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分为五个阶段:择址、节能、节水、材料综合使用、室内环境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节能。

第三章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 ........................... 22

3.1  绿色建筑开发管理 ............................. 22

3.1.1  策划内容 ............................... 22

3.1.2  方案可行性论证 ....................... 24

第四章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评价体系 ......................... 38

4.1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要素指标分析 ............................. 38

4.2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 .................................. 39

4.3  基于 AHP 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评价 ............................ 40 

第五章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评价实例研究 ................................ 48

5.1 项目概况 ............................... 48

5.1.1 项目基地情况 ................................. 48

5.1.2 周边便利条件 ............................. 48

第五章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评价实例研究

5.1 项目概况

名誉码头办公楼建设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用地类型为 B1-B2 为商业设施用地兼容商务设施用地,建筑类型为办公建筑。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 17310.36m2,建筑基底面积 5073.3m2,总建筑面积 66096.55m2,其中地上部分 46413.6m2,地下部分 19683.05m2,计容面积 42072.93m2,容积率 2.43,建筑密度 29.31%,绿地率 40.26%,设有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