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成本会计论文格式、成本会计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作业成本会计法在X钢铁企业的应用

日期:2018年11月0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927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809171418564182 论文字数:29584 所属栏目:成本会计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成本会计论文,本文以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为指导,以具体钢铁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具体运用进行研究讨论。通过根据具体企业设置相应的作业成本核算流程,并对企业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首先,钢铁企业具有规模大、数据多的特点,且各工序间分类明确,技术环节成熟,满足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的条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钢铁是一个国家能够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与国民的生产活动、住房和交通等方面息息相关。钢铁行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其发展态势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生产水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猛,从技术水平到整体产量都有很大提升。目前,我国年钢铁产量占全世界钢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地。钢铁行业的稳定发展,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社会的安定和谐有重大意义。

我国提出“十三五”期间,对钢铁行业的整体规划为坚持结构调整、落实供给侧改革、提高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质量与效益。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去产能的任务越来越紧迫,钢铁行业恰好是去产能的首要对象,因此转变生产状态是钢铁企业要面临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着国际化而不断加强,尤其是近年来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整个行业经历着巨大的波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钢铁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加速转型发展,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水平。由于生产工艺的优化与计算机的广泛采用,当今企业的生产已经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主导型转变,
产品成本的间接费用占比不断上升,传统的以人工或机器工时为标准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方法,也不再能满足企业对成本信息的需求。2016 年开始在大中型钢铁企业实施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钢铁行业》准则中,建议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武器,作业成本法克服了费用分配混乱的问题,在提供产品成本信息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制订产品价格及组合策略,并且帮助企业摆脱低效率生产,能够为钢铁企业目前遇到的困境提供有效帮助。

.......................


1.2 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打造新型钢铁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我国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大都是传统核算方法,通常以机器工时、人工工时等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并以此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与生产计划。而在目前间接费用占比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标准显然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管理依据。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在 X 企业,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实现成本管理,打造更高效管理模式。

第二,充分利用国家对钢铁制造业的相关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发展。随着经济危机后,钢铁行业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许多钢铁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发展,不再一味的以总产量为经营目标。在国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钢铁企业采用更加准确的成本管理办法,是为企业谋求转型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措施。

第三,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建立高质量、稳定的钢铁产品供应链。通过在 X 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使产品成本信息更加清晰,并充分了解企业作业的增值性,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企业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与产量,创建高效的产品供应体系。

........................


2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述


2.1 作业成本法涵义

作业成本法主要将作业当作其中心,按照作业实际需要的资源将其合理的分配到成本中。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核算法而言,是一种更为精确的成本核算法,这种新的核算方式在西方国家首次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己经被一些大型的先进制造业所运用,并迅速发展,成为许多企业的的重要管理办法。后期被我国学者引用,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其适用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制造业,在间接费用较多、产品种类繁杂、生产流程细化的企业同样适用。

作业成本法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方法的定量管理模式。由于直接成本在企业内部通过记录可以直接获取,所以该方法比以往核算方法更先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间接成本的计算上。以作业为核心,找到在作业运作过程中资源耗费的原因,将其合理的计入各项作业的成本中,从而最终分配给产品。这种过程摒弃了以往对间接成本计算的过程中,将资源的耗费分配不合理的缺陷,以往只是将间接成本平均化了,并没有对间接成本具体是由哪些作业产生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必然与实际差异较大。作业成本法将原有从资源到产品的过程更加细化,以作业为纽带,将资源的消耗与产品成本联系起来,实现核算结果的精确性。

作业成本法的涵义具体如图 2.1 所示。

.......................


2.2 相关概念

2.2.1 资源

资源是指能为企业带来收入的、企业花费代价取得的一切事物,是企业作业的成本费用来源。资源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被消耗,在最终产生的产品中又为企业提供价值,也就是说,能使企业产生成本也能使企业产生利润的事物统称为资源。在作业运作过程中,一项资源可能被多项作业消耗,同一项作业可能消耗不同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的计算作业的成本,而是按照资源在哪项消耗就计入相应作业项目的标准,只有这样所获取的作业成本才能符合实际情况。企业中的资源涵盖范围广阔,比如企业的修理费和办公费,以及运输费和折旧费等均属于资源的范畴。

2.2.2 作业
作业成本管理中的关键核心就是作业,而作业是指企业单位等组织为了实现经营效益等目标而对资源进行改造、耗费的过程。作业是实现以作业为单位进行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企业内部工作就是建立在各个作业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作业的有序组合形成了企业,作业的运作最终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企业将资源投入到作业中,在作业运作中产生资源的耗费,这一过程就是作业链形成的过程;资源耗费会产生相应的价值,随着作业的运作而流动到最终的产品上,这一过程是价值链形成的过程;最终产生的产品销售给顾客。因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作业链与价值链共同产生,决定着成本在产品中的分配关系。所以,分析企业内部作业构成是进行成本核算的首要工作。具体如图 2.2 所示

.........................

3 X 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17

3.1 X 企业概况..............................17

3.2 生产流程..........................17

4 X 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分析...........................25

4.1 作业成本法设计原则............................25

4.1.1 作业成本法使用目标........................25

4.1.2 X 企业作业成本法需要核算的要素....................25

5 X 企业作业成本分析小结及建议.....................38

5.1 分析小结....................38

5.2 针对 X 企业存在问题提出建议.............39


5 X 企业作业成本分析小结及建议


5.1 分析小结

通过在 X 钢铁企业构建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且将核算结果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认为作业成本法是适合钢铁企业的。结合钢铁企业生产特点进行作业成本管理,能够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第一,钢铁制造企业适合应用作业成本法这种先进的核算方法。在企业上,钢铁企业具有规模大、数据多的特点,使用作业成本法获得的成本信息比较准确、真实。主要是因为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分类明确、生产产品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较先进,对于作业成本法核算过程中成本动因的选择、资源的分配实施相对困难的部分,提供了便利。其次因为钢铁企业规模较大、生产技术环节较成熟,收集的成本数据比较可靠,最终核算的结果也相对真实。

在方法上,作业成本法具有传统核算方法所没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作业成本法摒弃了传统核算方法中仅以单一的员工数量、工时作为资源分配的标准,而是渗透在企业产品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了解每个环节中间接资源的具体消耗信息,从而进行合理有效的划分,所核算的结果相比传统核算方法,具有主观因素造成的差异小、信息数据准确的优势。由此可见,部分制造企业应考虑引进和学习新的成本核算方式以确保能够实现稳定长远的发展。
第二,在企业中应用该方法要注意根据企业发展特点适当调整。灵活性也是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一大区别,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只拘泥于每道工序完成后的结果,出现问题的地方弥补为时已晚,而作业成本法考虑了整个生产进程,哪里有问题就从哪里及时改正,适时性、灵活性是它的特点。在企业应用的过程中,要借鉴先前的研究经验,做到“去其槽粕,取其精华,精益求精”适合企业发展的部分,我们要借鉴学习,而在其他企业中没有的流程部分,我们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核实,仔细计算,多次论证,保证结果的准确。

.........................


6 结论


6.1 基本观点

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