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按要求来撰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要想提升质量,单单这一点是不够的的。我们写出来的硕士论文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没有必要深度也就泛泛而谈,空乏无物。论文的深度决定于你研究的深度,对整篇论文起到很大关键性影响和作用。那么有人要问了,硕士论文怎么写才有深度,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讲讲,大家继续往下看。
硕士论文深度的构成因素
实际上论文的深度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因素所构成:
论文的观点是否独到。
这要求你不能人云亦云,别人提出的观点,你在提出,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这一点也属于创新里的。
2.论文的观点是否经得起推敲。
这实际上,就和写议论文一样,你的论点要有经得起推敲的论证进行支持,对于论文来说,论文的论证一般包括一手材料、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局限性、是否具有适用性。
这两者结合,论文的深度自然也就达到了。
由于本人对社科专业不是很熟悉,举一个其他专业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我们都知道,企业都存在着员工流失的问题,而且也有了很多的研究结果,归纳起来,也无外乎企业内部原因及其自身原因。如果我们也按照前人的路子去写,是永远都写不出来深度的。对于员工自身原因的离职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加以考虑,只对前一因素进行分析,要想有深度,可以从岗位上加以分析,不同岗位的员工,离职的原因何在,结合原因提出对策。但是这种写法,依然有人写过,不过和单纯的把员工单做整体分析,也更加具有深度了。这时候,深度也可以理解为对某一研究方向上的深度挖掘。
除了从研究方向上的深度挖掘,此外,还可以从研究方法上的深度挖掘,例如层次分析法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其中的一点就是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有专家的支持,但是专家会存在着个人的偏好问题,导致参考不同专家的指标体系去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时候就可以结合神经网络模型,加以改进,也就是两种方法的结合。
除了以上的两种方法以上,本文在写硕士论文最为推崇的方法,就是追热点,写当下所发生的大事件加以分析,例如“营改增”、“天津爆炸案”等。
其实归根结底,论文的深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写别人未曾写过的东西,同时你所提出的任何观点,都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持,此外,分析的内容还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要细化,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推进。有了知识储备,还需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怎么促进经济增长?恩,要什么推动创新,深化体制改革。然后呢?没了。所以文章没内涵,没深度。怎样创新,怎样深化体制改革啊。大家都知道创新,可是说不出来怎样创新就知识停留在一个很简单的层面,没有价值。
硕士论文如何写出深度
一,读大量的书是基础。理工科需要做实验,文科则需要阅读文献。肚子里没有东西肯定写不出来好文章。自然也没有深度。问你一个问题怎样解决。然后就开始和政府领导讲话似的,全是大方面。例如一部法律存在问题,怎么解决。有的人想到的只能是修改法律这种方法。根本不知道,除了修改法律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可以用。没有知识储备,思想太僵化,人云亦云,有何用?
二,问题要细化,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推进。有了知识储备,还需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怎么促进经济增长?恩,要什么推动创新,深化体制改革。然后呢?没了。所以文章没内涵,没深度。怎样创新,怎样深化体制改革啊。大家都知道创新,可是说不出来怎样创新就知识停留在一个很简单的层面,没有价值。
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坐得住冷板凳。我这几天看导师书的时候也在想,哎,老师翻译这些书得花了多长时间,多痛苦啊,将近1000页的书,里面夹杂着很多数学、经济学的东西。当初老师头发还是白的,翻译完这本书头发就白了一半。真的,你费了那么多功夫,天天在思考,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吃饭琢磨,睡觉琢磨,干啥都在琢磨这个事一定会有灵感。其实,扪心自问一下,老师说你深度不深的文章,你究竟读了多少书,问了自己多少个为什么,花了多长时间。那天问老师最近在干吗,他说在写一篇标准必要专利的文章,然后顺便让我帮他搬他要看的文章,已经在打印店打印好了。恩,当时我以为也没多少,然后是一箱子。箱子大约厚50cm,a4纸。有中文,有英文。他都对于这个领域已经研究这么深了,还是在不停看,不停地思考。我们又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呢。
硕士论文深度的四大方面
一,经得起外行的“吵”和“炒”,即Cook and Attack. 当然首先能引起外行的关注,才能有吵有炒的前提。外行不一定只是看热闹的,科学研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突破学科界限,简单说,无论文理,都在哲学层次之下,谁都可以参与进来。外行抓住的点,内行不一定能抓住,甚至不一定能理解。能经得起外行的吵和炒,除非干货,水分是藏不住的。
二,经得起大同行的“推”和“敲”,即Strike and Knock. 大同行不会纠结某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而是在同一个相似的研究领域内,将文章引申,更准确滴说,将文章从“火”转移到另外的环境比如“水”中,只有真家伙才能同时经受住水和火的考验,才能承受来自全方位的敲打而不变形。
三,经得起小同行的“挖”和“玩”,即Dig and Playback. 小同行关心细节,善于在前人挖的坑里继续深挖,一则有点活干,求得饭碗,二则安全,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发现点剩余价值。坑也好,游戏也好,能让人玩不释手,不让别人觉得是“坑”人,就算厉害。
四,经得起自己的“琢”和“磨”,即Think and Check. 这是好文章的根本,再怎么细致,研究工作的底细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一个工作发表后,自己都不敢再想了,自己都不敢再做了,那可就麻烦了。好文章,别人可以不说好,但自己能想一辈子、检查一辈子,即使是个沙子,最后也会被琢磨成耀眼的明珠。
综上所述,一篇硕士论文是否写得有深度,对于研究观点的阐述和内容质量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运用以上比分享的相关技巧和方法,让论文内容具有深度。最后,希望全文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