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护理医学论文格式、护理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护理风险预案在危重伤者急诊抢救中的作用

日期:2018年02月0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275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706300017545276 论文字数:5200 所属栏目:护理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危重伤员主要是由爆炸、工伤、交通意外伤导致的,此类伤员是急诊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全部危重伤员均需要急诊抢救,但部分危重伤员由于身份难辨、昏迷等原因导致信息无法采集,同时还有抢救、治疗、登记与转送任务繁重等问题。因此,对于危重伤员急诊抢救需即刻启动紧急风险预案,报告医院的相关部门,以成功救治生命作为主要的原则。
基于紧急风险预案的护理管理有助于促进全院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急诊抢救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基于紧急风险预案的护理管理通过多环节护理质量管理与有效组织管理,从而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顺畅与高效,在提高急诊抢救治疗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经过系统全面化培训,该队伍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抢救技术过硬,行动迅速的专业急诊抢救队伍。基于紧急风险预案的护理管理在危重伤员急诊抢救中的作用。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急诊科危重伤员1500例,其中男性898例,女性602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31.69±8.39岁,体重41-64kg,平均体重55.19±7.12kg;体质指数(Body Mess Index,BMI)17-28kg/m 2,平均BMI21.28±3.08kg/m 2;受伤部位:腹部430例,胸部227例,头颈部307例,四肢骨关节410例,复合伤126例;医疗付费方式:自费205例,医保1295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其以下171例,初中876例,大专348例,大专以上105例;婚姻状况:已婚1483例,未婚15例,离婚1例,丧偶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体质指数、受伤部位、医疗付费方式、受教育程度与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间的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纳入与排除标准
2.1纳入标准: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急危重症护理学》关于危重伤员的评定标准,将随时具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合并心室颤动、休克、大出血、窒息等危及意识、循环与呼吸功能的患者等作为研究对象,待患者意识清晰后自愿参加本研究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排除标准:
合并精神性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造血系统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

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急诊抢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护理人员遵医嘱准备急救用药,完善CT、X线、B超、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完善采血输血准备,常规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下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与急救处理伤口。
(2)成立院前急救部与120急救中心。
(3)以危重伤员为中心建立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主要包括院内抢救与院前抢救,即现场急救、急诊抢救与手术室护理。急诊抢救期间实施先抢救病人生命安全,再记账或交费制度,待病人的病情稳定后由病人家属或保险公司支付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
(4)采用统一标准化评分系统评定病情情况。目前,创伤类型主要以严重创伤为主,由于急诊救治场所较为混乱,从而严重影响危重伤员的有效及时救治。如何在救命的黄金时间内实施现场准确与快速的病人分类与抢救,并将其进行急诊抢救与安全抢救,是降低残疾率、挽救生命与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
采用循环-呼吸-腹部-活动-语言(circulation-respiration-abdomen-motor-speech,CRAMS)评分法对危重伤员进行分类,并实施有效及时的急诊抢救,提高危重伤员生活质量与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紧急风险预案的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基于紧急风险预案的急诊抢救队伍建设:组建急诊抢救专业水平高、护理经验资深、护理技术先进与护理设备齐全的急诊抢救的医护人员队伍,承担院前急诊抢救与院内急诊抢救的任务。医院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医务部协调解决科室病房床位安排,危重伤员分流,辅助检查与急诊手术。
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抽组,采用分工分组式护理管理模式。由护理人员、急诊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组建管理指挥组,负责护理人员的现场指挥与分工协调;由1名急诊科医师、3名护理人员与护士长组建分诊信息组,负责危重伤员的分诊工作;由3名护理成员组建抢救组,负责危重伤员的急救护理;由2名护理成员组建治疗组,负责急诊抢救物品准备,领取药物与遵医嘱配制液体;由护工与实习学员组建转送组,负责转送危重伤员检查、手术与入院;由2名护理人员与卫生员组建消毒卫生组,负责消毒清理工作。
(2)完善基于紧急风险预案的急诊抢救流程:接诊危重伤员,心电监护,气管插管下辅助呼吸,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应用急诊抢救药物,完善CT、X线、B超、心电图检查与血液检查,急诊手术治疗。当遇到成批危重伤员的急诊抢救期间,要求护理人员需遵循亨利.法约尔的十四项组织经营与管理原则,参照急诊抢救流程进行合理协作与分工,各司其职,促进全体急诊抢救的医护人员在各自的特定岗位上实施有条不紊的急诊抢救,尽量提高危重伤员的急诊抢救成功率。
(3)严格执行基于紧急风险预案的急诊抢救报告制度:确保通讯畅通,护理工作人员及时到位,护理部及各科室备案护理通讯录,医院为护士长办理手机短信,确保紧急信息能及时传递,院方即刻启动紧急风险预案,确保护理人员及时收到短信信息后奔赴医院,参与抢险、转运与急诊抢救的工作。
(4)严格按照基于紧急风险预案的转运程序:确保危重伤员转运途中安全,并准备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急救药物等急诊用品,严密监测危重伤员的病情改变,确保接受科室完善接诊准备。
(5)完善猝死的紧急风险预案:呼吸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科呼吸机辅助呼吸、氧气固定供给与心电监护仪的危重伤员一旦离开监护室可能出现猝死的风险,无电源情况下也容易导致猝死,因此,在疏散转运期间完善猝死急诊抢救的物质保障工作。
(6)完善护理安全隐患与护理缺陷的紧急风险预案:在危重伤员的转运期间由于任务繁重,危重伤员人数增多,执行口头医嘱期间应充分避免医嘱执行错误,临床资料记录不全面与不及时等,转运后妥善安置患者,提高患者识别的准确度,增进用药安全性与沟通有效性,确保各项治疗项目准确,预案落实到位。
(7)完善停水的紧急风险预案:各科室组织护理人员与护工完善蓄水、接水的工作,确保病区的用水,停水期间出现的紧张用水现象可能严重影响病房卫生工作与护理人员手卫生工作,医院感染科应加强监控力度,及时发放洗手液,以充分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风险。

4.观察指标
4.1 CRAMS评分:由Gormican等人提出的用于现场
急救病人分类的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评估内容包括循环(circulation)、呼吸(respiration)、腹部(abdomen)、活动(motor)和语言(speech)等五个项目:(1)循环:毛细血管充盈正常或血压>100mmHg评定为2分,毛细血管充盈迟缓或血压85-100mmHg评定为1分,毛细血管无充盈,血压<85mmHg评定为0分;(2)呼吸:正常评定为2分,异常评定为1分,无呼吸评定为0分;(3)腹部:腹部或胸部无触痛评定为2分,腹部或胸部有触痛评定为1分,胸腹部穿透伤或腹肌紧张、连枷胸评定为0分;(4)活动:正常评定为2分,仅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评定为1分,无反应评定为0分;(5)语言:正常评定为2分,语无伦次,言语错乱评定为1分,仅能发出声音,谁也听不懂评定为0分;总分值10分,分值越高,创伤程度越轻,其中9-10分评定为轻度创伤,≤8分为重度创伤。本评分系统经信效度评价显示Cronbach'sα系数=0.854,提示调查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4.2护理满意度:
参照护理质量评定量表,评定内容主要包括护患关系、服务态度、专业技能与医疗环境等四个方面,各25分,总分值100分,其中90-100分评定为非常满意,80-89分评定为基本满意,<80分评定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本调查量表经信效度评价显示Cronbach'sα系数=0.847,提示调查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

4.3质量控制:
由严格培训的护理小组成员指导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主管医师指导量表评定一致性检测Kappa值≥0.85。录入并核对上述指标,避免个人因素对指标评定产生偏倚,提高评定的客观性。

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