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控制工程论文格式、控制工程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模糊控制综述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04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205271101178477 论文字数:8929 所属栏目:控制工程论文
论文地区: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模糊控制综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模糊控制的提出及特点 1
1.2 什么是模糊控制 1
1.3模糊控制基础 2
1.4模糊控制的特点及缺点 3
第二章模糊控制理论的研究状况 4
2.1模糊控制的规则获取及参数优化 4
2.2 多变量系统的模糊控制解祸问题 5
2.3模糊控制的精度问题 6
第三章 模糊控制的主要应用领域 8
第四章 关于模糊控制的未来前景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的控制手段,它是模糊集合理论和模糊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从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它产生了许多探索性甚至是突破性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同时,这一方法也逐步成为了人们思考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模糊控制虽然在工程应用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包括模糊控制的规则获取和参数设置、模糊控制对各种多变量藕合系统的控制问题以及提高模糊控制的稳态精度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限制模糊控制的进一步推广。本论文是关于模糊控制技术和模糊控制应用实践的一个综述。介绍了模糊控制应用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模糊控制应用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并介绍了目前这几个问题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模糊控制;模糊化;模糊推理

 

正文:自从1965年美国学者L.A.Zadeh教授提出模糊集合理论以来,模糊理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依照模糊理论奠基人L.A.Zadeh教授的最初设想,模糊理论应在人类主观因素起主导作用的领域,如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上得到应用和发展。在这些领域人类必须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人类所使用的信息是语言信息,而语言信息描述的特点是其描述的模糊性,所描述的事物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人类的主观因素在这里起很大作用。然而模糊理论最成功的应用领域却是自动控制领域。
模糊逻辑控制简称模糊控制, 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1965年,美国的L.A.Zadeh创立了模糊集合论;1973年他给出了模糊逻辑控制的定义和相关的定理。1974年,英国的E.H.Madani首先用模糊控制语句组成模糊控制器,并把它应用于锅炉和蒸汽机的控制,在实验室获得成功。这一开拓性的工作标志着模糊控制论的诞生。


参考文献
[1]李书臣,肖军.模糊控制在聚丙烯反应釜温控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7,1:32一34。
[2]刘教瑜,柏显.模糊控制在电弧炼钢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1997,12(2):34一35。
[3]冯江,王晓燕,赵书玲.退火炉燃烧过程的模糊自寻优控制器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04,11(5):12一13。
[4]吕英俊.模糊控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5,30(8):157一160
[5]张念祖,朱汝辉.模糊控制在机器人定位控制中应用[J].控制与决策.1995,10(2):133一136。
[6]林粤彤,王飞跃.基于模糊神经元网络的智能车辆个性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学报.2001,27(4):531一542。
[7]杨卫中,王一鸣,李海健.温室温度模糊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算法[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9):79一82。
[8]王庆香孙炳达.自学习模糊智能洗衣机的一种设计方案[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1,4:20一21,27。
[9]邸敏艳.模糊控制技术在家电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01,6,23一24。
[10]刘曙光,魏俊民,竺志超.模糊控制技术[A].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2001年。
[11]章卫国,杨向忠.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A].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汤兵勇.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A].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夏长亮,郭培健,史婷娜,王明超.基于模糊遗传算法的无刷直流电机自适应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6,25(11):129一133。
[14]时招军,邓辉文,黄笑鹃.基于规则相容性的模糊控制规则GA生成方法[J].控制工程.2006,3,13(2):145一148。
[15]王斌,王孙安,杜海峰。基于模糊遗传算法的工业过程控制参数优化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35(1):56一59。
[16]黄华,李爱平,林献坤.基于免疫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方法及其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7,7,27(7):1737一1741。
[17]张兴华.基于递阶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的规则生成和参数整定[J].信息与控制.2006,6,35(3):304一309。
[18]邢小军,张洪才,闰建国.基于免疫原理的模糊控制器优化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应用.2006,5,26(5):1113一1116。
[19]杨世浩,瞿伟廉,明燕。用多种群遗传算法优化结构振动模糊控制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4,10,26(10):46一49。
[20]袁艳,张泰山.混沌优化模糊控制器在铝电解控制中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13(5):449一451。
[21]张静.基于混沌退火算法的非线性系统Fuzzy控制规则自调整[J].制造业自动化.2005,27(12):55一56。
[22]满春涛,黄金杰,张筱磊.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模糊控制器优化设计[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4,9,8(3):281一284。
[23]成伟明,唐振民,赵春霞,陈得宝,张浩峰,唐磊.基于粒子群的控制器参数模糊规则自动提取[J].系统仿真学报.2007,5,19(9):1971一1975。
[24]李辉一种多变量模糊神经网络解祸控制器的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6,21(5):593一596。
[25]戴先中,张兴华,刘国海,张磊.感应电机的神经网络逆系统线性化解祸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1):112一117。
[26]曹卫华,吴敏,侯少云.煤气混合加压过程的智能解祸控制方法与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2006,37(4):780一785。
[27]傅强,樊丁.航空发动机PID神经网络解祸控制[J].航空发动机.2007,28(2):
208一210。
[28]杨锡运,徐大平,张彬.再热汽温系统的内模解藕控制[J].动力工程。2004,24(4):529一532。
[29]于金盈,许宏光,赵克定,袁立鹏.全阶滑模变结构解祸控制器在液压转台设计中的应用[J].航空学报.2005,26(3):376一379。
[30]王东风,韩璞,王国玉,董泽.基于前馈补偿解藕的多变量汽温系统预测函数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2):158一162。
[31]马明建,李宝光,宋越东,汪遵元,巴连良,解云宇.基于直接推理的温室环境多变量模糊解藕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3,34(6):116一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