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消防给排水设计问题探讨
摘 要:本文在结合了一定的地铁工程实例下,从水源,管线设置两方面具体分析了地铁工程给水系统的设计;其次,从密闭污水提升装置,以及废水污水系统两方面,具体分析了地铁工程的排水系统的设计;最后,基于水消防的问题和自动喷淋系统的应用分析了消防工程的布局,依据这些方面的讨论,希望能为相关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地铁;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设计
1.地铁工程给水系统设计
1.1 水源
地铁工程的常规运行和施工消防用水多来自于相应城市用水体系的网管系统,并且使用“双水源”的应用概念。为了始终贯彻“双水源”的给水设置,对于整个给水系统的给水压力必须加以验证监测,一旦不能达标,需及时配合加压处理,例如引入加压的泵房等等。考虑到地铁工程的特殊性,较为局促和紧张,其泵房位置一般在地铁内部,除了两台主泵,两台稳压增压的设备之外,另有一台气压罐。然而对于那些处在城市边缘,例如城乡结合部的地铁线路,其在整个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边缘地位也产生了供水相对不足,因此在此部分,另外加设消防水池,类似于每个家庭的蓄水池,或者每个小院天井中的消防用蓄水池一样,作为后备蓄水消防用途予以设计规划。
例如在上海地铁11号线南段的地铁站,地铁中其使用的用水水源为城市供给的自来水为源头,并且将消防用水和运转用水进行管道的分离,从两条引水线路引入。这样在实际的用水过程中,既满足了日常工作运转的用水需要,并且在一旦出现危情时,需要消防用水时则不至于因为突发情况导致专门用水的捉襟见肘。
1.2 管线设置
除了前段提及的,在入水管道设置时需要考虑“两手准备”之外,其在引入水的管道设置时还应该考虑位置因素和材料因素。运转的常规用水和应急时所必需的消防用水予以分离。与此同时,对于其位置因素的考虑应该纳入电气装备和通信系统相关装置的位置信息,这三个构成组分是地铁运转不能缺少的三个必需组分,所以在其连接系统上必须采纳空间上一定距离的分隔以保证互不干扰,以及一旦一个出现问题时,其它部分不被波及。而在思量质料因素时,最为主要的是原料的成分因素,一般而言伴随温度值变化,不少材料都有相应水平的形变,如何在管道设置时利用空间,位置还有管道的设计予以弥补,也是我们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纳入考虑的。
在给水管道设置过程中,泄压阀的空间位置必需低于进水管线,最为优异的选择是在它的最低点,而排气阀与此相反,应该在它的最高处,另一方面波纹管伸缩器定位在管线穿越的沉降缝处。在补偿材料本身的膨胀和伸缩,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诸如:在管道距离较大时,则配合辅助暗管的设计,支线管道与主干部分相连接,利用拐角对胀缩补偿;在长度上应予以适当的缩短,这样才能在固定作用上达到一定的平衡;若遇到无法利用自然方式的补偿手段,则可以将支架设置成为固定的形式来进行解决。
例如在沈阳地铁1号线车辆段,参照下图1,其给水系统由给水所提供水源,但车辆段内部又有其独立的供水管网,给水水箱和变频供水设备包含:3台给水泵,常用1台,另一台备用,1台进行变频控制,在综合办公楼部分设置二次加压。
图1:沈阳地铁1号线车辆段给水所平面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