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对既有项目及装机容量,给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实施策略(并针对 4 个典型工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发电机大部分时间每天启动 16 小时,并通过减少启机数量、增大单台功率的方式提高实际运行效率。
2.国内实际运行的燃气冷热电分布式能源项目中,普遍存在装机偏大、运行期机组利用率低等问题,对项目的运行管理及经济回报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燃气冷热电分布式系统优势,规避以上问题,在进行负荷预测时,应综合考虑,尽量准确地判断项目的稳定负荷,从而为选择装机提供可靠的参考。
3.不应盲目地扩大装机规模,事实上,在目前国内电价和上网机制下,以及供冷、供热半径及固有理念影响下,向项目外外送电及冷热均难度较大。正因如此,“以电定热”或“以热定电”的装机思路,应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项目特点,依据电负荷及冷热负荷中相对较小的一方考虑装机规模,保证燃气冷热电分布式系统的最经济运行。尽管因此导致调峰设备装机偏大,但从项目的实际运行角度看,无论初投资还是运行维护成本,此种设置均优于设置过大的燃气冷热电分布式装机规模。
4.对于装机容量已经确定、甚至已经投入运行的燃气冷热电分布式能源项目,优化运行的首要任务是细化实际负荷的收集,并根据实际负荷制定下一步的优化策略。
5.燃气冷热电分布式能源系统对用能建筑的负荷类型、时段分配等依赖较大,往往关系着技术与经济双层面的可行性,另外,用能建筑对安全性、机房面积等影响条件的要求同样是实施燃气冷热电分布式能源项目时的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略)